僑聯結合學者研究僑教發展趨勢 亟需讀者提供各地孔子學院資訊

0
521

台北/ 華僑救國聯合總會結合國內三位研究華僑問題的學者:朱浤源、夏誠華、邱炫煜所提出的「我國僑教政策未來發展趨勢之研究」計劃書,經僑務委員會委託,自今年9月1日起已展開研究工作,預計明年5、6月間完成報告。僑聯總會理事長簡漢生擔任該研究計劃顧問,協助該計劃順利完成。
僑教政策研究計劃書指出,我國僑教政策的未來發展趨勢,首在知己知彼,次為重整資源,再掌握以小事大的要領,於新時代中促使兩岸,善用孫中山文物與史蹟網路,藉中華文化的重構,步上僑務互信、僑教互補,終而共存與共榮的新境界。
目前我國僑教面臨中國大陸在海外投入大量人力資金、廣設孔子學院的強力文化輸出的衝擊,與網路時代的來臨,以及各種數位化學習媒介的發展,的確已經到了打破空間限制的新階段;國內、對岸以及海外華僑華人之間,在文化傳遞上與學習上,都進入一個轉捩點。
際此時節,我國僑教政策應如何變革?國內相關僑教組織及海外僑團,如何與時俱進?如何為僑教開創新局面?都必須有答案。
研究團隊深信:東方世界的智慧與秩序,將盛行於二十一世紀;使中華文化水到渠成,藉無數相關活動,形成產業型的文化組合,其中還包含藉各地國父紀念館的聯結,來發展觀光。
基於此一新的態勢,我國要在大陸強勢興起之際同步發展,海外華文教育就必須進行改革,不僅不能停留在傳統制式的「僑民教育」體制上,更要適應居住國的經濟需求與教育發展。例如:既建構與當地民族語言文字互通的雙母語教育,以因地制宜的方式,制定教材,又配合當地臺商及華商需求,以民族傳統文化作為新產業,來教育當地華人群體或華族,以華語文及其周邊文化產業,作為謀生的工具。能如此,將足以達成下列三個目標:
1、有利於華僑(含台僑)、華人、華裔在居住國長期生存和發展,並與當地主流族群友好相處。
2、有利於居住國內部的各種民族,進一步了解與接納當地化的中華文化,故能相互團結,進而帶來政治穩定、促進經濟發展。
3、有利於透過當地華人群體或華族,發展與我中華民國與居住國的經貿交往,以及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
而該研究的目的,就在會同僑聯總會、華僑協會總會以及國內各歸僑協會,群策群力找答案,並且提出應對之道。所作報告,預期對僑委會之施政,有以下七大助益:
1、以縱看古今、橫剖當下、知己知彼、了然世局為心。
2、穿透平面國界,靈活運用內政、外交、經濟等等資源於教育,務求實效。
3、「用三多」(多項、多國、多元的立體整合),確立臺灣文化為主體、中華文化存我心的優勢。
4、「張四互」,奧援海外華人。執行簡理事長與大陸交流時提出的四個相「互」:「互通」、「互補」、「互助」以及「互惠」。用「非正式外交」的便利,搭配正式外交。
5、以「和五教」(儒、道、釋、耶、回等五大宗教和諧共處)作為中華文化的真領域,來輔助各地「孔子」學院。此時如能重新整理中華文化,兼修「五教」,必能使中華文化更具包容性,其內容也更加豐富。為達此目的,研究團隊希望各地熱心讀者,詳細介紹當地的孔子學院。資料請寄僑聯總會,以便彙整。
6、用「新六藝」重新規劃課程內容,注活水入僑教。「新六藝」是以傳統的「六藝」加以「現代化」,例如:「禮」,包含:倫理道德的新建構;「樂」,包含:國樂、民族舞蹈、相聲、各式各樣的雜耍、中國菜、臺灣小吃等;「射」,包含:國術,如太極拳、少林武術等等武功,與射策、猜謎等;「御」,包含:易經等中國管理哲學、華商經營理念等;「書」,包含:國畫、書法、刺繡、中國結等;「數」,包含:資訊的數位化,與棋藝、易經、命理、曆法,以及陰陽五行等風水學與傳統自然科學。
7、善用網路,以穿透立體國界,引領大陸開放,共享和平與繁榮。
研究學者希望此一研究成果,能提供我國政府制定未來僑教政策的參考,如何透過與中華文化產業的結合,改進傳統方法,有助於僑教新功能的建構與發揮,藉以鞏固我國與海外僑民之聯繫,同時促成華語文教育,在世界各地順利推廣。
該研究最強調的是理論與實際的兼顧,計畫主持人朱浤源教授希望在目前兩岸「僑聯」已經達成的交流協議之基礎上,嘗試在海外各地僑社攜手合作,共同為兩岸僑教,打開一個亮麗和諧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