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組銅牌獎
梁杏倪(汶萊詩里亞中正中學)
天資與努力
曾聽過一則故事:村子裡住著兄弟倆人──哥哥天生聰明靈敏,自幼飽受母親的疼愛,也深得村民們的青睞;另一個則是老被掛上〝平凡弟弟〞稱號的弟弟,沒什麼天資的他,雖平凡卻有著過人的意志力與決心。聰明的哥哥因此成為了第一位上大學、為村子爭光的最佳人選。但也許是因為在稱讚的話語中成長的哥哥漸漸變得傲慢、自大,所以才會在入學的會考上落榜。另一方面,覺得自己天資大不如哥哥的弟弟,只好靠努力去填補自己的不足。經過十年寒窗,終於考上大學,成了村子裡第一位上大學的英雄。
天資,一個多麼響亮的字眼,一個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名詞。是的,誰不希望自己的天資有愛因斯坦般至上,有達爾文般超群,…但是,他們難道就是憑天資才登上科學的最頂?嗎?天資本就不能決定一個人最終是否成才。一個人的天資再高,但不勤奮努力,不揮灑汗水,終究還是一事無成。就如故事中的哥哥般,小時候即使有過人的天賦,如果沒有加上後天的栽培與教育,就猶如未經雕琢的玉珮,永遠不會發光發熱。反之,欠缺天資的弟弟,經過不斷努力,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鐵杵也磨成繡花針了。
其實,一般人視為智力超凡的人很多並不是天生的,其中的成就背後仍是來自後天的勤奮與努力。例如被譽為〝二十世紀牛頓〞的愛因斯坦,小學時,曾經因為智力遲鈍留級。一個教希臘語的老師給過他這樣一個評語:「你決不會有任何出息。」進入大學後,成績平平,還藉助同學筆記的幫助才勉強過關畢業,絲毫看不出有什麼非凡的才華。後來由於他的勤奮,創造了相對論,掀起了一場物理學的革命,成為真正的天才。據說愛因斯坦死後,美國一些專家對他的大腦作了解剖研究,試圖找到他與尋常大腦構造不同之處,但結果大失所望,反而證明〝天才〞並沒有特殊的大腦。
〝人生在勤,不索何獲〞,如果終日心生懶惰,那麼你的〝獲〞又會從何而來呢?其實努力學習就像攀登一座山?,如果你想要站得更高,看得更遠,那麼你只有不斷攀登,等到了山頂,你才能體會到〝一覽眾山小〞的快樂,才能體會到自己努力的價值。如果停在半山腰,滿足現時的快樂,那你永遠只會帶著羨慕的眼光。〝勤能補拙〞,只要勤奮努力,下苦工夫鑽研,那麼成功一定會屬於你。
當魯迅成名後,一些人吹捧他為〝天才〞,魯迅卻給予否認,他說:「哪裡有什麼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話語雖然樸實無華,卻道出了天才來自努力的真理。誠如魯迅所說:「即使天才,在生下來的時候的第一聲啼哭,也和平常兒童一樣,決不會是一首好詩。」
我非常贊同魯迅先生的話語。古今中外,都有無數〝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例子。曾上過一堂課,名為《傷仲永》。〝傷〞是憐憫的意思,內容說到,宋代時,有一個人叫方仲永,家世代為農。五歲時從未接觸過筆墨紙硯的仲永竟然寫了一首有文采又有道理的詩,當大人們指物叫他作詩時,他也能立即完成。當地的人都對仲永感到非常驚奇,對他父親非常尊敬,有的還用錢來買仲永的詩。仲永的父親見此有利可圖,每天帶著仲永拜訪當地的人,並不讓他學習。仲永十二、三歲時,天資因為沒有訓練因而退化。又過七年,仲永的天資就完全消失了。其實,天資的差距只是起跑點上的不平等,並不能代表終點之前的結果。
天資或許可以使一個人,在奮鬥的過程中省些力氣,但卻不能保證每一個人都可以靠它不勞而獲。只有付出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你才會得到百分之百的回報。天資是無法強求的,但能力卻可以累積。只有勤奮與努力,才能為自己的成功奠定一塊穩固的基石。只有踏在這樣的基石上,踏實的走好每一步,就會登上人生的頂?。就以努力為顏料,去勾畫出自己心中的彩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