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岱君博士專題演講 內容精彩豐富

0
867

受邀僑聯總會,揭密蔣經國日記之家事與國事
政軍學術文化產經企業及僑界百餘人士與會

僑光社/台北

郭教授揭密經國先生的日記。

  華僑救國聯合總會1月27日下午舉辦專題演講,邀請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院郭岱君博士,主講「蔣經國日記揭密─家事與國事」,吸引包括軍方、政界、學術界、文化及出版界、企業界、民間社團、歸僑團體與海外僑胞超過百人參加,現場冠蓋雲集,擠爆本會會議室,多家媒體採訪報導,大家爭相報名十分難得且精彩十足的演講,賓貴們都感聆聽此演講深具意義不虛此行,收穫滿滿。

  鄭致毅理事長感謝郭教授蒞臨演講,表示,僑聯總會自民國41年10月21日成立後,始終秉持「乃役於僑」的宗旨照顧、服務僑胞,他個人更重視海內、外、大陸三位一體的交流合作。他強調僑聯是最愛國的民間團體,是僑胞們溫暖的家,所以,郭博士今天就像是在家裡演講一樣,什麼都能講。

  郭博士以「人生四階段;年輕時的經歷對其影響;長期失眠、一生苦於糖尿病,晚年疾病纏身;家事煩心;1977年中壢事件;台灣街頭運動、抗爭活動的開端;1978年中央民意代表選舉;早就看到國民黨的問題;加速改革;對待異議人、組黨;為國儲才;退出聯合國;如何因應變局?;與美斷交,如何面對危局?」等重點,講述經國先生日記的點滴內容,並強調,看經國先生的日記,主要是了解他對國事與家事的看法,而不是去探尋政壇八卦。

  她指出,透過日記可以深入了解中華民國自抗戰以來的青年工作、政工制度、情治機制、軍事財經政策的制定,對外關係、兩岸問題以及與蘇聯的來往等,尤其是1972年後台灣政經的各方面發展。

  她表示,看了蔣經國的日記,可以讓國人思考今天的中華民國面臨什麼挑戰?台灣出了什麼問題?該怎麼做?她認為,藉由日記來深思與反省,策勵未來,才是看蔣經國日記的真正意義。

  參加演講的貴賓有前總統府資政趙守博先生前立委暨前中國國民黨副主席陸軍總司令陳鎮湘上將,軍方人士有夏瀛洲上將、季麟連上將、葛光越中將、陳蘭鈞中將、金國樑少將。政界人士有前文化部長洪孟啟先生、前新聞局長鍾琴女士、馬愛珍國大代表、孫國華立委、范揚盛立委,學界貴賓有華梵大學李天任校長、張亞中教授、馬國光教授(作家亮軒先生)玄奘大學陳偉之教授、台師大梁一萍教授、中正大學林平教授、周德華教授、育達大學王遠嘉教授、暨南大學文化大學陳錫勇教授、台大周學武教授、台師大文幸福教授、政大王定士教授、中正大學王騰坤教授

  文化界貴賓有中華鄭和學會蔡翼教授、中華大漢書藝協會葉武勳理事長、吳蕙如理事,中華民國圖書出版事業協會林洋慈理事長、台北市重南書街促進會沈榮裕理事長

  社團有台北市廣東同鄉會常務理事葉傑生、邢秀珍、陳玉群,惠州同鄉會理事長黃信麗、蔡傑智顧問,豐順同鄉會理事長丁淑君,博羅同鄉會理事長黃金信及海外僑胞澳洲雪梨賴文娟、印尼李玉香、陳建東、加拿大鄭秀明女士、孫秀慧、曾秋蓮、樂一萱等。

  這場專題演講,中國時報、聯合報、中央社及中評社都做了詳盡報導。

鄭致毅理事長認為郭博士演講深具意義,發人省思。

  演講會後,經過短暫的休息享用茶點,郭岱君博士與貴賓的現場答問由鄭致毅理事長主持,貴賓皆大力讚嘆演講內容之精彩,再次給予熱烈掌聲,郭博士也允諾大家有任何問題皆知無不言,也因為本次專題演講邀請之貴賓們,很多都是親身經歷過那個時期的人,對於其中的內容都能夠心領神會,也很期待大家能補充一些自身的經歷。

  前立委暨國民黨副主席陳鎮湘上將期許為政者奉行經國先生清廉自持,以民為先的施政理念與中心思想。

  玄奘大學陳偉之教授表示,想要多加了解經國先生於民國76至77年間身體欠佳時期的日記與心境,也想要了解經國先生在留蘇期間是否也有留下日記?

  郭博士表示,蘇聯時期並沒有留下日記,而經國先生的日記有幾本已經丟失,只剩下手抄本,之後也有透過許多管道苦尋無果,非常可惜。而民國76至77年經國先生已經沒有在寫日記了,最後一篇日記是68年12月31日。

  在座貴賓葛光越將軍,由於一直陪伴著經國先生到最後,隨侍在經國先生身邊「聽其言,觀其行」,因此很了解實際的狀況,應郭教授邀請替大家補充,葛將軍表示經國先生一直到最後,還是勤勞節儉,以誠待人,一直愛護人民愛國家,真的是大家的典範。

  本會張學海常務理事也補充說明,經國先生於行政院長任內,皆會至總統府報告重要事項,其中見識到經國先生是個很尊重體制,很尊重人的人。

  前新聞局長鍾琴女士表示自己過去是學習經濟相關的知識,也從小學習三民主義的教育,覺得三民主義就帶有濃厚的社會主義色彩,目前歐洲很多國家都是用社會主義來修正資本主義,因此對於經國先生在經營國家經濟建設中,對於計畫經濟與國營企業的內容比較熟悉,想要了解這是不是因為經國先生受到留蘇經歷的影響?

  郭博士表示,經國先生在當上總統之前,從行政院開始,就已經經手許多重大的經濟建設,很多人都會強調早年蘇聯的經歷,會影響到他的判斷,但其實不只蔣經國,那個年代就是計畫經濟跟國家主義盛行的年代,世界普遍施行共產主義,三民主義中的民生主義其實就是共產主義,而國民政府初到台灣時,也是施行計畫經濟,76.2%的工業與生產事業都是國營,於1953年後受到美援的影響才慢慢轉變為民營企業。其實從古至今,政府都是無時無刻的在改革,當年也經過非常大的掙扎與壓力,才由政府主導,變成開放市場,台灣也不是一開始就是市場機制,時空一直在變化,未來我們也是必須時時刻刻的革新。

  前立委孫國華先生、中華鄭和學會蔡翼教授、僑聯總會理事何邦立先生所提問的內容,集中在經國先生40歲至65歲間,從接班準備至全面掌政的階段,對於經國先生與吳國楨、孫立人、陳履安之間的關係,以及經國先生與李登輝、林洋港的故事,對於之中ㄧ般人所認知的狀況,與經國先生日記內容是否有差異是大家最感興趣的一點。

  郭博士針對這些情形一一做出說明,表示經國先生也不是完人,畢竟是權威體制下的領袖,也是生長在權威時代,很多時候經國先生對於人的好惡就是如同大家所知的狀況,對於李登輝是真心誠意的選擇並培養,做了很多在當時是不尋常的決定,而對於林洋港卻有著批評與不好的評價。

  而經國先生對於李登輝與林洋港的評價,總統府資政趙守博先生與兩人皆有共事經驗,以自己的親身觀察補充了許多鮮為人知的工作觀察與生活細節,皆是經國先生日記中未記載的事情,令在場來賓聽至入迷,郭博士也對其中內容感到精彩無比,可說不虛此行。 藉由郭博士以學者角度分析日記與史實事件,以有系統根據的來回應大家的疑問,和與會貴賓補充親身和經國先生身邊共事中親身觀察到的最貼近日常生活的故事,將現場答問提升到更高的交流,讓在場所有來賓都感到如癡如醉。

郭岱君博士(右五)、鄭理事長(左五)與出席專題演講貴賓合照。